我們的居家設計,八成都太過單調平常,卻乏鮮明的特色。這個結果,設計師跟業主都要認真的思考,問題的癥結在哪?
是不是業主的喜好太過平常?態度過度保守,不敢做大膽的嘗試?或是設計師只習慣於複製自己,把設計當做是工廠生產線,都給不同的業主類似的設計?
我們來看看幾個大門入口門廳的設計,這幾個案例都是設計風格鮮明,一眼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,肯定想要走入屋內,一探究竟。就像見到丰姿綽約的俊男美女,想要進一步認識。
這家的主人,肯定是個愛馬的人士,馬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。一座19世紀荷蘭的吊燈絕對是吸睛的主角,而兩側鹿頭與馬具的圖騰,則完全交代了主人的嗜好。
當然攝影師也在畫面的中心,直接擺了匹馬,交代了這設計的菁華。
這是位於紐約的一所公寓入口門廳,由橡木木製品插圖與白色瑪瑙板搭配而成的入口大廳,金屬的質地,青銅的几座鑲上大理石的矮几,一派低調的極度優雅。
那插花是畫龍點睛之作,得有功力深厚的美學家,才能調配出這樣的畫面。
前頭我們說了,常見的一般設計都太過平常,缺乏藝術性,也少了設計感。這或許不能怪設計師,如果他沒遇到夠精采的業主。如果不是對藝術有所涉獵,或有所喜好的業主,作這樣強烈的藝術性設計,也不太搭調。
室內設計絕對該是量身製作的,這是基本的原則。每個人都有他適合的調性,設計師必須有這個敏銳性,幫業主找到適合的風格。
你會想像這個屋子的主人是個怎樣的人物呢?應該是時尚、有趣,生活多采多姿,喜歡新的事物,富有魅力又迷人的吧?
人如其名,屋如其人,設計師絕不會為一個拘謹的銀行家設計這樣的一個場景,這是一個適於想像創作的的環境,不是精細的計算數字。
這就是個比較適合金融家的設計,也是藝術優雅的,只是主人看來比較沉穩內斂,他其實也有熱血的因子,只是被適當的控制住了。
設計絕對是生活美學的體現,生活美學有千百種樣貌,可以挖掘的很深,也可能是很浮面的,這需要時間養成,當然也需要生活的歷練,培養出有品味的知覺能力。
培養生活美學,可以從室內設計開始,家中每一個物件,每一個配色,每一個場景,都是鑑賞練習的對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