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知名建築與室內設計雜誌AD近期預告Art Deco主義的復興,事實上它似乎自90年代中期的熱潮延燒至今而從未離開或式微,差異在於表現的方式變化而已。
裝飾藝術風格顧名思義,裝飾有理,奢華無罪,遇上近年來的全球金融大震盪,裝潢的重點轉變了,軟裝手法大行其道,看來Art Deco主義又要藉此重新回到鎂光燈焦點。
主題是操作Art Deco主義的一大核心,因為這裡面設計的語彙無比豐富,藝術流派間的扞格,尤其精彩,可以玩味立體派,或是走強烈的工業化冷調,再萌一點的,搞搞列寧的蘇維埃人民革命氣息,視覺與抽象思想在空間中奔流,好熱鬧。
其實,Art Deco與其他風格間的相互掩映,配合,也是司空見慣。少數探討裝飾藝術與新古典主義間的關聯,因為不少人將Art Deco隨口說說成新古典,上面像藝廊空間的空闊,好端端的擺放著一張畢德麥雅的圓桌,畢德麥雅就是新古典主義的德國派,兩個具有傳承關係的大時代風格,在空間中悠然對話,贏家就是屋主。
色彩及女性主義也是裝飾藝術風格可以微調實踐的部分。
工業化的影響讓舊時代的Art Deco通常為男性所主導,色彩組合也多傾向雄性立場。其中最有遠見的當屬Barbara Barry,最普遍的以輕柔的女性主題如花園來表達裝飾藝術風格,也成功地把自己推向高峰。下一階段,應該是以溫暖現代的立場來詮釋Art Deco,精采的確可期。
照理說,有關裝飾藝術風格的家具理當有更多的製作可能,因為製造技術日新月異,設計師的天馬行空更可能被實踐出來,可惜的是,大部分人都被DECO時期的JMF神功罩頂了,七十年來還鮮少人能出其右,可惜可惜。
不過,若是了解以上所云種種,或許突破舊思維的可能性,就可能在這波裝飾藝術風格復興中,悄然發生。